返回

火龙

传统手工艺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
火龙

  铜梁火龙是铜梁龙舞中最有地方特色,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。火龙,一般在夜间玩舞,节内照灯,因玩舞时烟火、干花、水花、黄烟遥相辉映,龙在火滚烟腾,金星万点中飞舞,故名火龙。舞龙人头戴草帽,上身赤膊,身着短裤,脚穿草鞋。火龙出场前,火流星玩舞清场,烟火横飞,鞭炮骤响,锣鼓齐鸣,火龙鱼贯而出,刹时,干花横射,水花漫天,黄烟迷雾,龙在火中舞,人在火中行,龙口喷火,龙身燃花,场内人头涌动,人声鼎沸,热闹非常,把龙舞推向高潮。火龙的火,有红红火火、兴旺发达之意。玩火龙有寄托人们除晦辟邪、逢凶化吉、百事顺遂的美好愿望。大年十三至十五日夜晚的元宵灯会各种龙灯大展风采,在火树银花的大街上,火花齐放的院坝,腾飞玩舞。到十五元宵节的晚上,龙灯会结束"烧龙",即"送龙上天",也烧掉人们身上的晦气,在新的一年吉祥如意。

艺术特征

火龙表演具有以下特征:

  • 造型威武壮观,突出龙的神圣形象
  • 火光璀璨夺目,营造震撼效果
  • 表演动作灵活多变,展现龙的灵动

制作工艺

火龙的制作需要经过以下步骤:

  • 龙身制作:选用特制材料打造龙身
  • 机关设计:安装特殊的火光装置
  • 装饰彩绘:添加传统图案装饰
  • 安全处理:进行防火安全处理

表演技艺

火龙表演是一项复杂的技艺:

  • 需要多人配合,动作整齐划一
  • 讲究走位和队形变化
  • 注重火光效果的控制

文化价值

火龙表演的文化意义:

  • 传承了传统龙文化
  • 展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
  • 增添节日庆典的喜庆氛围